布達拉宮是皇宮還是佛寺?
在拉薩,看點是布達拉宫、藏傳佛寺和周邊的聖湖神山。先說說布達拉宮。這座建築物可說是名滿天下,是來拉薩旅遊的最重要景点。對虔誠的藏傳佛教徒而言,叩萬里長頭,也要來朝拜。
布達拉宮分為白宮和紅宮,在下方的是白宮。在西藏政教合一的時代,它是 “前藏” (包括拉薩、林芝、山南、昌都地區) 政治和宗教領袖達賴喇嘛辦公和起居的地方。而在山頂的紅宮則是佛殿和歷代達賴喇嘛的肉身靈塔。
那時的布達拉宮可說是達賴喇嘛的皇宮 – 人稱“冬宮” ( “夏宮”是羅布林卡)。達賴的坐床典禮、接受清帝册封、會見清朝官員和他國使節,都在布達拉宮進行。宮內也有達賴喇嘛看戲和戶外活動的地方,各個殿堂裝飾奢華。在布宮服務的僧人數目,在全盛時期,多達二萬五千人。
其實布宮在七世紀 (唐代) 初建時,本就是吐蕃王松贊干布的皇宮 ,只是後來曾遭火劫而荒廢。到了清初由達賴五世開始重建 (他同時也得到順治皇帝册封,確認了西藏的政教合一),從此成為前藏的政治中心。(後藏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,則是班禪喇嘛的 “宮殿”)。
有沒有想過,為甚麼講求五蘊皆空自我修行,以至普渡眾生的大乘佛教,會有一座 “宮殿” 供精神領袖享用?在中國中土,甚至日本、韓國的漢傳佛教,雖然近年偶有一些跨張的豪華佛教旅遊景點 ,但從未出現過佛教宮殿。
同是大乘派系的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的教義是相同的。尤其顯宗部份,佛學理論和經書都基本一樣。唐朝以後,漢傳佛教以襌宗成為主流,藏傳佛教則繼續發展密宗,甚至以之為主,直到近代的格魯派興起,才提倡顯宗、密宗並重。
我不從學術或宗教角度分析,只就觀察所得,漢傳佛教基本上只拜神佛菩薩,不拜凡人。但藏傳佛教,卻會敬拜佛教的領袖 — 即使是在生的。你幾曾見中土的佛寺會供奉某某方丈或襌師?不是完全沒有,但很少,例如,達摩和六祖惠能的像和殿偶然會有,但不常有,而且不會在主殿。反觀藏傳佛教寺內,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、寧瑪派的蓮花生大師、薩伽派的五祖,以至他們的著名弟子,如達赖X世、班禪X世,幾乎在每個藏寺出現,也會奉在主殿,就在佛祖旁邊。而虔誠的教徒,會誠心跪拜和把鈔票放在他們的像前。
這種崇拜教主、為教主捐獻甚至犠牲的宗教力量,會不會變成宗教狂熱?如果還加上政教合一的政治社會結構,怎樣做到眾生平等?達赖十四世流亡印度,有些藏民還是懷念這個教主,但也有藏民的家不再供奉達赖和班禪,卻掛著國家領導人繞著哈達的的肖像。又想起毛主席萬歲個人崇拜的狂熱年代,我腦中的問號更多了。
大昭寺 八廓街
拉薩有兩個核心,一是布達拉宮,另一是大昭寺。前者以前是政、教中心,地位超然。但純以宗教而論,後者的地位更神聖。這所由松贊干布為尼泊爾公主而建的佛寺,裡面供奉著一個由文成公主從大唐帶來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,千多年來各地藏傳佛教徒千里而來就為了向祂膜拜。至於尼泊爾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八歲等身佛像,則奉在為文成公主而建的小昭寺裡。為何如此對調了?你上網找找,故事還和武則天有關呢。
拉薩是以大昭寺為中心,逐漸建城的。有 “先有寺,再有城”之說,甚至拉薩之名,也衍生自大昭寺最初的藏名。而繞著大昭寺的八廓街,則是拉薩最古老、最繁榮的街道。大昭寺自七世紀建成後,八廓街的客棧、飯店、香油店,千百年來接待各地的朝聖者。如今當然也大做遊客生意,手信店和各式餐廳林立,只是我到來的時候受疫情影響,生意不免冷淡。以往要排隊訂位的網紅飯店,現在walk in 就可以了。
由於大昭寺的特殊地位,連圍著它的八廓街也戒備森嚴,嚴防恐襲。進入街道要出示証件登記,再過X光機安檢和搜身。八廓街因大昭寺而變得神聖,大多數人在街上都順時針走,作為轉經的一種儀式。佛教徒手持經輪,口唸 “唵嘛呢叺咪吽”六字真言,也有叩長頭的信徒以身體丈量一圈八廓街。偶有逆行的,也只是行走短距離,而且低調地靠路邊走。惟一會高調逆行的例外,是手持武器,正在執行任務,保護我們的人民警察。見到我把玩相機,鏡頭有點朝向他,還會先發制人,大呼:“不准拍照!”
八廓街還有一些橫里小弄,較少潮流店舖,多是古舊民居,也是受保護的院宅文物了。Lonely Planet 說,如果你在拉薩只能留一天,你那裡都不要去,就留在八廓街吧! 我就在那條街的旁邊,住了五天。
藏傳佛教
來西藏旅遊,即使不是佛教徒,到訪藏傳佛寺仍是重要的活動。因為絶大部份的藏民都信奉藏傳佛教,而且很虔誠。要了解西藏文化,應要了解一下這個宗教,以及看一下它的寺院。
西藏在政教合一時期,佛寺除了是宗教場所,還有政府、社區、教育的功能。藏民的生活是不得不涉及寺院,而能出家做和尚,更是家中莫大的功德。即使到了今天,藏寺仍是提供教育的其中一個地方,家中的孩子到寺院學習、做和尚,是他們前途的一個好選項。我的藏族司機告訴我,他有兩個兒子,一個書唸得好,由他繼續上大學吧。另一個對中學的學習不太有興趣,便鼓勵他去寺院學佛當和尚。 “這樣他能幫到更多的人,對這個世界也好。” 這個旅遊車司機的說話,太有水平了。
我在青海、雲南和四川的藏區都曾參觀過藏傳佛寺,青海的塔尔寺 – 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出生地,還去了三次。但到了拉薩,看了大昭寺、小昭寺、哲蚌寺和色拉寺之後,感受還是不同。在大昭寺和小昭寺,因為有兩個等身佛加持,也是宗喀巴的大法會場地,繞著佛寺以及在門前的長叩信徒之多,前所未見。而哲蚌寺和色拉寺則是我見過最具規模的藏傳佛寺,前者曾是全世界最大的藏寺,鼎盛時駐有一萬僧人。然而, “具規模”的意思也不只是寺院面積和僧侶人數,還包括它們的規格制度 — 且聽我道來:
藏傳佛寺和我們熟悉的漢傳佛寺,雖然都供奉釋迦牟尼,也都有主殿、配殿,但仍有很多不同之處。前文便說過,藏佛寺除了奉佛外,還拜人。殿裡不少各個教派宗師、他們的弟子,以至在世活佛的肖像,供信徒參拜、捐獻。此外,金剛護法,如大威德金剛、馬頭明王,這一類威武的神祗較漢寺多,聽說一方面和密宗有關,也有說是因為古西藏崇武之故。
藏傳佛寺的主殿,稱為 “措欽大殿”,但它不像漢寺的 “大雄寶殿” 位在中軸線上。 藏傳佛寺的整體設計是不刻求對稱的,也許寺內有一條幹道,但不一定有中軸線。最具規模和特別的還是它們的 “扎倉” 制度,即是學院制。由於近數百年來,領導藏傳佛教的格魯派提倡顯宗、密宗並重,扎倉也就分兩類,而且顯宗、密宗各有多個扎倉。僧侶入門必先修好顯宗的經書理論基礎,才能一窺密宗秘傳的法門。
顯宗的扎倉還設有辯經場 – 手舞足蹈、有如當頭棒喝的辯經,是學習的重要部份。色拉寺每天下午三時開始的辯經,還要是公開的,遊客都慕名前來參觀 。 可惜我們訪寺那天,因為僧人之前去了勞動植樹,辯經停休一次,真是無緣!
此外還有眾多叫 “康參” 的僧侶宿舍,散佈寺院領地。而重要的藏寺,還會有 “展佛台”,在雪頓節用來展示巨大的佛像唐卡,讓信徒萬人空巷的前來膜拜。如果是達賴或班禪的道場,還會有 “頗章” 即是他們的寢宮。在五世達賴重建布達拉宮之前,哲蚌寺曾是達賴喇嘛的政教辦公場所,也就建有 “甘丹頗章”。
除了在寺院有“頗章”外,在一些庭園也會有達賴喇嘛的 “夏宮”,有如老佛爺的頤和園。離布達拉宮不遠的羅布林卡便有眾多 “頗章”,為各代達賴喇嘛而建。最後一個叫 “達旦明久頗章” (意即“永恒不變宮”) ,還是解放後由中央人民政府出資,為十四世達賴喇嘛興建的,應是統戰需要吧。諷刺的是這個 “永恒不變” 的宮殿,達賴十四世沒能享用多久便流亡印度。人去樓空,現在我們可以穿堂入室,品味一下 “色即是空” 的奢華矣!
相關文章:
疫情下的迂迴進藏路
1 Respons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