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天 (2020/7/27) 剛為婦聯學校的前副校長錢明女士做了口述歷史的訪談。錢校長已是90高齡,也從教學崗位退下了30年。問她半世紀前的事情,有些細節已記不起了。不過老人家思路依然清晰,順著我們找到的一些資料去回憶,還是道出了動人的故事。
訪談在她家裡進行。客廳放著她已過世的丈夫,澳門日報前社長李成俊先生的一個半身銅像。這勾起了我記憶中的兩段往事:九年前李先生接受澳門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,我為這位尊敬的長輩朗讀頒授學位的讚詞。又想起二十多年前吧,我陪著年約八十但依然健朗的父親看 “南海十三郎”。在國華戲院門口遇到兩位李先生:李成俊和李鵬翥先生。原來他們和我父親已是多年朋友。我當然也知道這兩位文化界名人,但還是互相介紹了一下。最後他們勉勵我要繼續孝順父親,陪他多看電影、多走動。
接受了這個訪談任務,深感是一種令人喜悅的緣份。所以當錢校長有幾次坦率而帶點佻皮的笑著說: “哎吔, 咁耐仲點記得呀!” 的時候,我那小小的失望立即被她和藹的笑容沖走:多麼親切和可愛的一個長輩呀!她是真的忘了?還是覺得我絮絮不休地追問她怎樣怎樣克服困難,對她來說不過是雲淡風清,不值一提的小事?
“口述歷史訪談是在與時間競賽”。第一次聽到我們口述歷史協會的會長林發欽教授說這句話時,我便深有感觸。 “傳統歷史多是記載朝代興替、帝王將相的大事。口述歷史補寫了小社會變遷和普羅眾生的歷史”。我接受口述歷史訪談培訓時,導師這樣說。我很慶幸這幾年參與了口述歷史訪談的工作,為澳門的小歷史補添了一些史料,希望對將來進一步的歷史研究有用。
也許我在訪談員隊伍中年紀較長、閱歷算是多一些,也不會怯場吧。協會多會安排我訪問一些社會領袖、成功的教育家和企業家。在資料搜集和訪問過程中,我往往被他們的經歷感動。令我這個已即將 “登陸” 的Early Old 仍有自身的反思和得著。不過其實我更喜歡訪問平凡的微塵眾,發掘他們不平凡的故事。
所以我仍很懷念第一個訪談的對像:紅街市雜貨舖的好姐。她帶我們回到當年澳門雜貨舖要送米、送火水上門的場境,以及細說紅街市幾番水浸,而她得到老顧客相助抗災的感人經過。正是這些微塵眾、小故事,為我們描繪出真實的歷史細節。
要加入我們的工作行列嗎? (是,我會向林教授索收宣傳費的。)
11
Recent Comments